下车间实习报告集合六篇
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车间实习报告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下车间实习报告 篇1实习人:汪硕苹(技术部玩具组)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三楼装配车间
实习目的:
车间组成构架:卷绕车间和注液车间,其中卷绕车间有卷绕、全检、热压封口、测短路、热压定位、撬口、配组、焊极耳、贴胶纸、切极耳、裁隔膜等工序,注液车间有烘烤、注液、抽气、封口等工艺。
卷绕车间大致基本工艺流程:
对于不需要组装的电池:裁隔膜→卷绕→贴胶纸→热平压→测短路→热定位→热压封口(顶封包括两次软压封口,侧封为一次热压封口)→贴胶纸→全检→撬口
对于需要组装的电池:对电芯切极耳配组→焊极耳→修整极耳→贴高温胶
注液车间的大致工艺流程:从卷绕车间接料→烘烤除水→注液→抽真空封口→送化成车间 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隔膜:隔膜是一种复合膜,其特性是要求有较大的离子通透性和电阻绝缘性,好的隔膜应具备较大的孔隙率以及合适的孔径,以及高熔点、高化学稳定性、高机械强度、耐磨、耐刺穿、低厚度以及电池体系发生异常温度升高时能表现出遮断电流的能力等特点。隔膜材料多为多孔性聚烯烃,如丙烯与乙烯的复合物、聚乙烯均聚物等。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隔膜品牌有美国的celgard和日本的宇部隔膜等。隔膜在电池中的作用是将电极正负极分开,电池工作时离子能尽可能顺畅的穿过而不让电子通过,不能对锂离子的脱嵌、嵌入过程有较大的阻力,同时要保护电解液和正负极及极耳,不会与其发生反应。
高温胶:电池在工作时极耳处温度会升高,贴高温胶是防止温度过高损坏电池产生短路现象。 各工序要注意的事项:
1、卷绕:卷绕时不能让隔膜和极片受到损坏,要防止粘灰尘、粘油、粘水等,要保证正极完全被负极包住、隔膜完全包住负极,原因是保证正极的完全反应,防止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内部会产生离枝晶造成电池短路,转好的电芯目测极耳要在一条边上间距合适、没有高低脚、不漏黑、不折膜等,目测合格后测短路,测试合格送下一工序热平压。
2、热平压:对各种不同型号的电芯要设置合适的热平压温度及热压力度,热平压时要将电芯摆整齐,压完测短路。
3、热压定位热压定位为热压封顶的前期工作,目的是将软包膜对称定位折好。热压定位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定位点的位置。
4、贴保护膜:贴保护膜的作用是防止注液时电解液粘到软包膜上损坏电池,要注意的事项是保护膜要贴到正中间位置,且要贴齐、贴紧无气泡。
5、热压封口:热压封口包括顶封和侧封,侧封为一次热硬封,要把握好的是不能因为封口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导致过封或因为封口时间不够或温度过低导致封口不熔。顶封为两次软封,且要注意第一次封为软刀对极耳边(即软刀对浅坑)第二次顶封为硬刀对极耳边(即软刀对深坑),同样顶封除了要防止出现过熔和不熔外还要防止出现封后不现极耳胶或极耳胶突出。
6、撬口:热压封口全检合格后进行撬口,撬口的作用是方便注液操作。对于不需要组装的电池,撬口后经全检合格的送往下一工序注液车间。对于需要组装的电池,在电芯热平压检测合格后,用超声波点焊极耳、点焊极耳后修整极耳,修整完后将两个电芯用胶纸捆绑,捆绑后焊极耳片(正极为铝片负极为镍片),焊好贴高温胶,后面工序跟前面相同。 注液车间:
1、注液车间的基本工艺流程:从卷绕车间过来的电芯按工艺要求放人烘箱内烘烤除去水分,
待烘烤完毕取出进行注液操作,注好液后将电池放人抽真空转盘机中进行封口,封口后进行老化处理。注液工艺控制的重点是各阶段的时间以及上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的时间间隔要控制好,工艺要求电池注好电解液到真空封口的时间要小于20秒。公司用到的电解液有东莞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的LD—124B、广州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TC—E608F、TC—E608E、TC—E608C、TC—E233H、TC—E231H以及诺来特科技等品牌和型号。电解液在电池中的作用是为电池内部反应的进行提供反应介质,也就是为离子在电池中的移动提供通道,其成分主要是LiPF6及EC+DEC等碳酸酯类溶剂,其理论特性要求是锂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大即分解电压高、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好即与电池体系的各种电极材料、集流体、隔膜、极耳、胶黏剂等基本上不发生反应,而且竟可能的能促进电极可逆反应的进行、安全无毒性且成本较低。
下车间实习报告 篇2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XXXX班的XXX。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软件技术XXXXX在XXXXX参加了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在这一个月里发生了很多事,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1.不要眼高手低
我是在工厂的三号仓的Line4 线上工作的,我的工作是锁附螺丝。我用的工具有:螺丝进
料器,电动起子,锁螺丝器具。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些东西,在师傅的指导我知道了怎么用这些工具,师傅问我会了吗?我说这还不简单,师傅说你试一下,我一做螺丝就给打花了,这就是我眼高手低的后果。所以不懂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向班长或同事请教,当别人教我们知识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虚心的接受,不要认为自己懂得一点鸡毛蒜皮就飘飘然了。
2.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少说
我们到公司工作以后,要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是看你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
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的掌握。态度不好,就算自己
有知识基础也不会把工作做好,我刚到这个岗位工作,根本不清楚该做些什么,并且这和
我们的专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刚开始我觉得很头痛,可经过工作过程中多看别人怎样做,
多听别人怎样说,多想自己应该怎样做,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去多做,终于在短短几天里
对工作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完成相关的工作了,光用嘴巴去说是不行
的,所以,我们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感受到工作的辛苦
刚开始以为实习应该是挺轻松的,到了工厂才知道工作的辛苦。我们每天早上7点就要起床,
然后排队去工厂吃早饭上班。7点45分就要集合了,然后上班上到10点休息10分钟,就继续上班到11点15分去吃午饭,午饭时间就35分钟。下午从11点50 要上到3点才休息10分钟,休息过后就一直上到5点钟,然后整理工位,关灯就下班了。通过生产实习我看到了工作的辛苦,知道了钱是来之不易的,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学生活。
谢谢大家!
下车间实习报告 篇3经过一个月的车间实 ……此处隐藏3239个字……贴放元器件。贴装应按照先贴小元件,再贴大元件的顺序。 贴装常见问题:
元件吸取错误,可能的原因有(1)真空压强不足(2)吸嘴磨损、变形(3)供料器影响(4)吸取高度影响(5)片式元件来料问题。
元件识别错误,主要原因有(1)元件厚度错误(2)元件视觉检查错误
飞件,即元件在贴片位置丢失,主要原因有(1)元件厚度设置错误(2)PCB板厚度设置错误(3)PCB自身原因。
③回流焊接,其作用是将焊膏融化,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焊接在一起。所用设备为回流焊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对于温度要求相当严格,需要实时进行温度量测。
优点有:焊膏定量分配,精度高、受焊次数少、不易混入杂质且用量少、焊点缺陷少。
焊接通道分为4个区域:
(1)预热区(加热通道的25%~33%):在预热区,焊膏内的部分挥发性溶剂被蒸发,并降低对元器件的热冲击。
要求升温速率为1.0~3.0℃/秒,若升温太快,可能引起锡膏的流移性。
(2)侵濡区(加热通道的33%~50%):该区域内助焊剂开始活跃,化学清洗行动开始,并使PCB在到达回函去前各部分温度一致。
要求温度130~170℃,时间60~120秒,升温速度<2℃/秒
(3)回焊区
锡膏中的金属颗粒融化,在液态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焊点表面。
要求:最高温度210~240℃,时间183℃以上40~90秒
若峰值温度过高或回焊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焊点变暗,助焊剂残留物炭化。若温度太低或回焊时间太短,可能会使焊料的润湿性变差而不能形成高质量的焊点,从而形成虚焊。
(4)冷却区
要求降温速率<4℃/秒 冷却终止温度最好不高于75℃
若冷却速率太快,可能会因承受过大的热应力而造成元器件受损,焊点开裂;若冷却速率太慢,可能会形成较大的晶粒结构,使焊点强度变差。
④AOI光学检验,原理是机器通过摄像头自动扫描PCB,采集图像,测试的焊点与数据库中的合格的参数进行比较,经过图像处理,检查出PCB上缺陷,并通过显示器或自动标志把缺陷显示/标示出来,供维修人员修整。所使用到的设备为自动光学检测机(AOI),位置根据检测的需要,可以配置在生产线合适的地方。可检测的问题有:少锡/多锡 、无锡、短接、漏料、极性移位、 脚弯、错件等。
若检测出有问题,有检查员标示出问题位置,交由维修区维修。维修常用工具有烙铁、热风拔取器、吸锡枪、镊子等。
下车间实习报告 篇6为了对公司的产品有个初步的认识;掌握通用量检具的使用方法;根据装配车间的实际装配情况,掌握配工艺的特点及工装的设计,总成出厂的检测。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装配车间实习,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岗位介绍
在装配车间,员工在装配线上把各个零部件巧妙装配在一起,组装成汽车变速器。变速器是汽车组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发动机产生动力,经过离合器传递到变速箱。变速箱主要是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齿轮组构成,通过切换不同的齿轮组,来实现齿比的变换。作为分配动力的关键环节,变速箱必须有动力输入轴和输出轴两大件,加上构成变速器的齿轮。动力输入轴与离合器相连,从离合器传递过来动力直接通过输入轴传递给齿轮组,驾驶中切换不同的齿轮比达到不同的动力传动效果。
二、实习内容
我从装配流水线按流程走下来,在离壳部装工位上我发现压入工装可以伸缩,把那个工装拆开了,内部有个弹簧和顶部有个可以摇晃的半球形铁块,工装受力后球形铁块可以在小范围内改变受力方向。在变速器壳体部装中定位销,主控制轴处的线性轴承,衬套,油封,机油导管等都是过盈配合,压入深度靠工装保证。
差速器允许左右两边的驱动轮以不同转速运行,汽车转弯时,差速器分配动力,导致内侧轮转速减小,外侧轮转速增加。差速器两端压入轴承,图纸中轴承外圈与离合器壳体过盈配合,操作中,变速器壳体内加调整垫片,导致轴承外圈和孔过盈量减小,壳体的锥轴承孔都加工到尺寸上偏差,轴承外圈用手可以轻易扳出,属于过渡配合,上线装配后,员工用指针式力矩扳手卡住齿轮轴匀速旋转,测试差速器旋转时力矩大小,调整选择合适垫片。
到了输入轴部装工位,前轴承内圈、齿轮轴套和轴装配时属于过盈配合,压入时紧一点但能压到位是允许的,太松导致齿轮沿轴向滑动。同步器的摩擦面呈锥形,带有螺纹槽,在直齿和圆盘的立齿相接触之前,提前进行摩擦,将转速大的一方的能量传递给转速较小的一方,到达转速同步,保证换挡正常。
输入轴和输出轴的部装有些零件要涂少量齿轮油,孔和轴的油孔大致对齐,变速箱工作时,齿轮油流动润滑和均衡温度。换挡滑轨分组件和控制轴的部装。这个工位要确保拨叉与拨叉轴相对应,控制轴组件零件不能漏装。现场有个别换档滑轨焊接不到位,拨叉开裂等,长时间换档滑块会脱落,拨叉断裂,装配时要检查零件外形。总装轴类部件,总装好后要上下拨动换挡杆,倒档转换臂,观察倒档各部位是否装配到位,有无卡滞现象。
气密性检测,先用堵塞堵住气孔,用密封工装压入到差速器两端的油封,用弹性卡板夹紧。密封轴端是圆台,小头可以套入油封,大头通不过油封,取下油封,密封轴上涂满了亚米加润滑脂。不合格产品浸水法检测返修;合格产品加入一定量的齿轮油后压入油封保护套,进入实验台架。台架实验,主要是检测各档换档手感,噪音,倒车灯开关,限位器功能。定位压紧变速器,连接好倒车灯开关插头,在台架上体验了下换档手感,分别在两个转速下,工艺要求是一百次,实际操作中比较少,最少要求五十次换挡,齿轮磨合到位,换挡才可靠。
变速器总成,行车吊起合格品放在油箱上部,松开油塞放油,装配通气管,通气帽,定位销等小零件,安装离合器分离缸组件,定位好离合器液压管线,组装分离拨叉组件,分离轴承等。我观察了齿轮油,机油油箱里有很多杂质,循环使用中的过滤网不能完全过滤掉杂质,进入减速箱后,对齿轮啮合,使用寿命等有影响,建议装配线要保持干净,定期清理过滤网上的杂物,装配的样机注入新的齿轮油。后期我跟廖师傅学习单独装配和维修。
三、实习体会
在学习返修中,我们遇上很多问题都不能确定,有时甚至多次返修都找不出原因,部分零件解体时没有专用拉马,在批量生产时要提前考虑到返修工装问题,使用的有些零件质量不能完全保证装配要求,这个对成品合格率有比较大的影响,控制好散件的质量对装配很重要。装机是比较繁琐的工作,它需要耐心,积极探索,每个细节都要认真操作,有些问题可能是多个零件的影响叠加导致,注重小的细节,确保每个零件都合格是关键。
四、实习总结
在装配车间,我对减速器的构成,各部件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在每个工位先观察,后自己动手装配再拆卸,犯了不少错误,如小垫片的漏装,同步器没有看识别槽,方向装反等,有机会自己试着拆一台返修减速器,来加深印象,装样机比较困难,以后还要跟着师父们多看,多积累经验,不懂就问,才能很好走上自己的岗位,为公司发展,为自己的进步而努力。
文档为doc格式